查看原文
其他

都是二代,体制内外有何异同,社会阶层固化了吗?(职场杂谈二)

明窗邀华月1 明窗邀华月1 2022-05-01
           文|明窗邀华月  首发|明窗邀华月1

01

做自媒体的人都知道,现在无论什么话题,只要你能扯到社会阶层固化,上升通道不畅,马上就能引发无数共鸣获得海量点赞。

这一现象的本质是贩卖焦虑可最大程度迎合民众但现实中,社会阶层真的固化了吗?

阶层固化的表现有两种,一是向上流动困难,有能力的低阶层后代无论怎么努力也没有提升阶层的机会。二是向下流动也困难,没能力的高阶层后代无论怎么平庸也不会有阶层滑落的风险。
从这两点来衡量,至少在体制内不存在固化一说。

今天,来聊聊“二代”在体制内外的异同。

首先,我们要客观的承认一点,体制内高阶层的“二代”进入职场的起点会非常好,平台会非常好,机遇也非常多。

这种起点往往就轻松甩开多数草根阶层的后代,甚至成为部分草根整个体制内生涯都无法逾越的高点。

不过,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,体制内二代们的职场起点令草根阶层无比艳羡,但二代们的职场终点和高点又如何?

事实上,二代们的职场高点大多没有超过一代的职场高点,也就是说,富不过三代的谚语依旧在今天的体制内发挥作用

以官阶等级为标杆,体制内二代超过一代的比例其实相当稀少。很多二代都在早早触及自身的职级天花板后,不得不慢慢的看着别人超越。

那么,什么是体制内官二代的职务天花板?

很简单,如果这个二代在一代的影响范围之内的话,天花板就是一代的最高官职下调一层

比如,一代是省部级,二代继续走仕途,他的天花板会出现在厅级。
一代是地厅级,二代继续走仕途,他的天花板会出现在处级。
一代是县处级,二代继续走仕途,他的天花板可能够不到处级。

注意,上述论述有个前提,是在一代的影响范围内。
比如县长的儿子,毕业后进入父亲当县长的县做公务员,父亲最高官阶就是县长,那儿子可能顺风顺水的做到县里的科长,但在往上,难了。
但假如县长的儿子,毕业后进入省厅或国家部委工作,不在县长影响范围内,加上平台本身层级高,将来超过一代反而是大概率的事件。

为什么会出现向下一级的天花板?
这是由体制内官员的任免机制所决定的。

看过我这篇一文读懂公务员晋升内幕,为什么有的很简单,有的却很难  文章的应该清楚。

任免科级,权限在县处级党委。
任免处级,权限在地厅级党委。
往上类推,都是一级任免一级。

例如一个市长的后代,毕业后来到本市当公务员,是很有可能升到处级,为什么,因为这一级的任免在他父亲的权限范围或者说影响范围内。
但,如果继续向上,从处级跨入厅级。就必须由厅的上一级来任免。

现实中这一步的跨越就变得复杂了。首先,这不再其父亲的权限范围之内;其次,这个市长后代仕途的起步,只要是市长的影响范围之内完成的,一定会被打上二代的烙印。这种烙印,没有过人的能力或特别的机遇,往往一生都无法挣脱。

要知道,在上一级党委的考察中,提拔这位打上了烙印的处长,所考虑的远远要比其他没有二代烙印的处长更复杂。(此时二代身份的反作用开始显现,此处作者省略500字)

于是,晋升难度陡然增大的这一级,就成了多数体制内的二代们职级上的隐形天花板。

02
2008年,北大博士冯军旗论文《中县干部》应发广泛关注,这是一部有现实原型的调查报告。

论文描写了中部大省某县的政治生态,县内有几大政治家族,一代们都是以前的县领导,几大家族关系盘根错节,后代们纷纷在县里的油水部门或要害岗位任职,实在令旁人羡慕。但你仔细去看书中几大家族子弟们的具体职位,升到副处的,极其稀少。

因为,一代是县处级,留在身边的二代面对的天花板就在县处以下。

不信,大家看看自己身边,市长的后代,如果在本市工作的话,能当到副市长的,有几个?县长的后代,一直在本县工作的话,能做到副县长的,又有几例?

也正因为这样,许多触及了天花板的二代们,看清了形势后,往往会选择其他的发展途径。
比如,去收入更为丰厚的国企做高管,
或者,直接下海经商,最大程度的实现某种变现,同时让个人生活更加精彩。
当然,也有老实本分,就沿着天花板随遇而安的二代。
某次,听到一段被转述的谈话。某市局一位临退休的老调研员和新来的小年轻闲谈。
老干部说他34岁就是市**局的局长,那年全国所有省会城市的**局开现场会,发现他是最年轻的局长。
老干部说这段话的时候,59岁了,还是正处。
因为,老干部的父亲是个厅官,所以他遇到的天花板恰恰是正处。
这种二代天花板效应,同样适用于部队。

但是,凡事无绝对,二代中始终有少数精英凭借过人的能力,特殊的机遇,突破天花板,超越了父辈,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属于少见但不罕见(此处省略举例)。

正因如此,把时间拉长,以代际为标尺来看,体制内阶层的流动性是非常有活力的,不存在阶层固化一说

当然现实中,草根阶层还是真心羡慕二代们在起步阶段所获得的种种便利,种种资源,种种机遇,因为这些草根们不具备,且大多苦于根本没有选择的机会

所以草根们自然就忽略了一点,大部分的二代,往往止步于比上一代低一层级的职务下。虽然这个天花板的高度,同样令草根们无比羡慕。

但是,作为被打上烙印的二代,心里就未必会这么坦然了。
毕竟,个人的职业生涯终身都处于父辈的光环之下,其中的滋味,只有自己才清楚。

在网上看到过一则故事。
某人撰文写他身边的官二代同学。

同学父亲是市级干部,是标准的二代,大学毕业成选调生,乡镇2年进机关,机关几年下基层当副职,副职几年又升正职,轮换几个岗位后成了某县的副县长。

作者之所以要写同学,不是想写这种顺风顺水,而是因为某次在家乡的论坛上,作者看到几张农民工讨薪的照片,那位农民工为了引发关注爬上了高层塔吊的悬空側。

而照片上,还有一位政府官员,也爬到了塔吊的悬空側,离着农民工几米远,苦苦的做着工作。
这位作者一看,咦,不是我那位二代同学吗,擦,怎么这么玩命啊。
后来作者打电话过去确认,还真的是他同学。据说事发后他老婆直接就发飙了,意思是这么危险你不要命了,老娘成寡妇怎么办。

但有什么办法呢,他是分管这一块的副县长,
这个时候,他可以躲一边,可以让自己的手下上去,但他依然选择了自己上去。
作者在文中感叹,二代的标签伴随了这位同学半生,这次才发现人家原来也很拼。

为什么要这么拼,我想,只有那位同学心里最清楚。

03

说完体制内再说体制外。
体制外的各种二代,不用像体制内的二代那么低调。
毕竟,说到坑爹。
体制外的二代出错,一般只是连累一代赔钱而已
但体制内的二代出错,搞不好是连累一代丢乌纱帽的。

而且体制外的二代不会终身处于父辈的光环之下。因为不少企业里,很多二代都已成为老总,接手父辈打下的江山。

但,这样传位,其实隐含的风险非常大。

因为,血脉可以遗传,智商可以遗传,财富也可以遗传。但初代创业者那种能力是难以遗传的,那种机遇是不可遗传的。

所以,创业难守业更难,对应的也体制外是富不过三代的道理。

这也是为什么,很多从草根跃升到中产的阶层总是忧心子女将来会阶层滑落。因为自己的能力和机遇,并不能简单的遗传给子女。所以关于阶层的焦虑,几乎是属于全民的焦虑。

不过,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魔咒,西方资本主义已经较好的破解了,就是职业经理人制度

如今西方许多老牌的财阀、富豪家族都是如此。

后代只拥有一定的股权,不直接执掌企业,董事会高薪聘请最优秀的职场经理来打理企业,最大程度的巩固家族财富。

同时,用家族信托基金的方式,确保后代的教育质量和生活质量,最大程度的维护家族利益。

可以说,走到这一步的豪门望族,只要不遇到激烈的导致财富重新分配的社会变革,再通过多多生育,挑选优秀的子女做继承人,他们的后代不会跌出上层社会,将轻易保持在社会阶层中的顶尖地位。


某种程度上说,这的确算是阶层固化的表现之一。

所以,从资本主义的角度看,国内民企交班二代的行为,并不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。

04
社会阶层的划分和流动,历来是个热门的话题。

中华民族在这方面,那种向上的决心和能力,特别是跨代努力应该说给全世界都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
北美的第一代华人移民,只能修铁路,去餐馆刷盘子。
但之后的第二代华人,就可能开设中餐馆,
第三代,就可能上大学,成为经理或议员。

反之,某些热爱歌舞的民族,第一代移民也只能去修铁路,刷盘子,然后他们回家快乐的唱歌跳舞。
第二代,继续刷盘子,继续快乐的唱歌跳舞。
第三代,涛声依旧。

推特上有过一则澳洲人的吐槽,他抱怨他认识的中国同事,有了钱从不会去旅游,从不会去听音乐会,只会存起来买房,结果把澳洲的房价都提高了,损害了他们的利益。

其实在我眼中,他的中国同事,不过是做了很多普通中国人都在做的事,积蓄资源,为自己和下一代创造条件,实现阶层的跃升。

所以,回到14亿人口的中国,当今社会竞争之大,竞争之惨烈,无需多言。

目前来看,草根阶层的后代实现向上跃升,在应试教育中胜出,是一条最便捷的路。

之后的跃升,那就和职场相关了。
360行,行行出状元,应试教育中暂时失利的人,在职场竞争中胜出,进而实现阶层跃升,也是社会的一种常态。

人生是一场长跑,长跑的主跑道就在职场。

当然,还有另一种解除跃升方式,和婚姻有关。
这一篇,就留到我的体制内相亲指南中,慢慢写给你看。

我是明窗邀华月,希望你喜欢今天的文章,记得帮忙点赞哦。

同样是毒打,体制内体制外有何异同,躺平就能避免毒打?(职场杂谈一)
三胎政策一出,公务员聊天群果然爆炸了!
为什么说烟草公司算金饭碗?内部收入分这4档(工资系列)
一文读懂公务员晋升内幕,为什么有的很简单,有的却很难
你将来能升多大官,多数报考那一刻已经决定(公考杂谈之前途篇)
长按扫码关注
更多精彩等你解锁

明窗邀华月:资深写手兼段子手,擅长深度剖析官场规则与社会热点。原创的公务员报考指南、公务员晋升、选调生系列、体制内相亲、体制内干货、职场杂谈等系列文章视角独特,语言诙谐,观点犀利,关注公众号回复关键字即可查阅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